我要買車

自然進氣經典傳奇 E36 M3篇

發布時間:2016-03-09  瀏覽次數:198

E36 M3除了將先進科技導入到市售車上,更成空開拓了市場,寫下相當輝煌的成績。

由於在當時,BMW已經逐漸淡出DTM活動,因此E36 M3的誕生緣由,不再是為了賽事而製造的道路版車型,而完全是以市售為考量的高性能車種。

本車的架構在1992年4月確定,也得到了性能迷的注目,並從11月份開始進入市場;有趣的是BMW則剛好才在10月11日的Hockenheim賽事後,就退出了DTM競技,這個在時間上的錯開與巧合,也有些與賽道劃清界線的意味。

02

首次出現的四門M3,除了在車體結構形式進行改變,於其他部分仍然沒有任何妥協。

在初期,E36 M3先行推出了雙門Coupe車型,然而由於生產現實的條件,不再使用專屬的寬車體,因此大致結構與一般3 Series看起來相當接近;然而為了宣告其不凡的地位,官方仍為它設計了獨立使用的前後保險桿、側裙、水滴型後視鏡與專屬輪圈,再搭配著名的三色M字標誌,仍有相當高的識別度。

到了1994年,則有敞篷與四門衍生車型上場,它們也同樣配備了特殊零件,並繼續擴大車系版圖。

03

敞篷版的數目較為稀有,現今還在市場上流通的更是少之又少。

除了可見部分的進化,E36 M3在底盤部分也下了許多工夫,除了懸吊的設定更硬派,並適度地調整了高度;其他方面,包含襯墊、橡膠部分也都已經改用了強化製品,而煞車與輪胎的規格,也都是當代頂級,整體架構堅實講究。

04

威名遠播的S50B30心臟,能在自然進氣的狀態下,釋放出高效能的動力輸出,堪稱當代經典。

於動力部分,初始登場的E36 M3裝置了S50B30引擎,它的汽缸本體是由M50系統進化而來,將原本的缸徑x衝程由84x75mm擴增到86x85.8mm,使得排氣量從2494提升到2990cc;當然這種傳統的強化手腕,並不足以彰顯本車系的地位,因此原廠還為它裝置了雙凸輪軸、六喉直噴等高效能取向的硬體,並導入了具有決定性的重型武器「VANOS」(德文 VAriable NOckenwellenSteuerung)汽門正時可變系統,構成其無可動搖的強大武力。

05

1996年導入的SMG自手排系統,雖然在細節部分還有進步空間,但仍然已屬於相當前衛的作品。

在全戰鬥的架構下,S50B30可以釋放出286ps/7000rpm、320Nm/3600rpm的動力,在當時已經算是相當震撼。

然而更兇狠的腳色,則在1995年登場,當時以1996年式現身的後期型E36 M3,搭載了排氣量提升到3201cc(86.4x91.0mm)的S50B32心臟,它搭配了更先進的Dual-VANOS系統,除了原有的進氣端外,在排氣部份也追加了氣門正時可變系統,並得以把動力推到321ps/7400rpm、350Nm/3250rpm;在這個時期,E36 M3除了達到了每公升排氣量輸出突破100ps的新里程,在國內也以321萬元的售價,寫下了「一馬力一萬元」的紀錄。

06

為了有效提升動力表現,本車的電子監理系統,也經過性能部門進行特殊設定。

於1996年時,BMW官方也首度在本車之上,應用了源自賽道的SMG(Sequential Manual Gearbox)序列式變速箱,是自手排系統進入市場的重要先驅之作。

07

08

細部的拋光,能夠讓機件運作更順暢,是E36 M3一絲不苟的重要工法。

除了正規車型在市場上呼風喚雨,E36 M3也曾經衍生出了許多的特仕與限量款,目標瞄準要求更高的終極車主或賽道使用,這些作品也都有著極強的實力。

唯一例外的,是在美國發行的「美規」M3,它受到當地較嚴格的排放規範限制,因此改用了S50B30US/S50B32US引擎,由於它並沒有六喉直噴系統,再加上進氣系統、電腦軟體也都與歐規不同,因此實際的動力表現,僅有243ps、305Nm/243ps/320Nm,與標準的M3有不小差距。

09

強健的體質,也曾經參與過許多賽事,在當時是能見度與聲望都極高的車型。

綜觀整個E36 M3歷史,除了成功打開大眾市場外,更積極地導入了許多新科技,時至今日仍為性能車迷樂道,是進階300ps與250km/h以上領域的重要捷徑。

文章出處:http://www.channel-auto.com/ai_16_9000.html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