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買車

2016日內瓦車展:FF改款再進化、Ferrari GTC4Lusso集品牌科技於一身登場

發布時間:2016-03-13  瀏覽次數:350

儘管早一步搶先於2016年2月9日便在官網上現身,但是今年3月舉行的日內瓦車展,才算Ferrari新世代四輪驅動4座GT旗艦、也就是FF之後繼車:GTC4Lusso的全球首發,而Ferrari原廠這次不但在展場內擺放了兩款車色、配備不同的GTC4Lusso,也公布了完整的產品規格及強化後之性能數據,且總代理臺灣蒙地拿預計2016下半年便會將其引進,目前則已開始接單,接單報價則推估約會較FF的臺灣標配價格 (新臺幣1,850萬元) 增加5%至新臺幣1,950萬元左右,以滿載的科技實力重返超豪華GT市場。

改以經典傳奇命名,線條更銳利迷人

改款之前以Four-Wheel Drive、Four Seats (四輪驅動與4座) 之兩個英文縮寫為名的FF,為Ferrari品牌首款四輪驅動且4座設定的雙門GT旗艦跑車,並擁有獨樹一格的Shooting Break掀背獵跑外型;改款之後、雖然Shooting Break掀背獵跑外型依舊,且保留了四輪驅動與4座的規劃,但是為了紀念經典,車名已改為GTC4Lusso,以向創辦人Enzo Ferrari鍾愛的經典2+2座跑車:330 GT致敬,車名中的「4」則為4人座的意思,而Lusso則是借自旗下另一款高性能跑車:250 GT Berlibetta Lusso,象徵進化後的GTC4Lusso將集舒適、科技與高性能於一身。

外觀方面,GTC4Lusso在與FF相近的Shooting Break掀背獵跑輪廓下,同樣維持著雙門的佈局,但是車頭燈的造型已換成更接近F12berlinetta的風格,前保險桿與下擾流併為一體,引擎蓋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尾燈更換成Ferrai經典的4圓型設計、底盤分流器也更為誇張,尾窗上緣還加裝有一支中空的擾流尾翼,讓車側看起來明顯更加流線與動感,並於左/右葉子鈑鑲上師法330 GT的3片式鯊魚鰭散熱孔、徹底改頭換面,營造出令人血脈賁張的嶄新姿態。

與圖下的FF相比,GTC4Lusso的車頭燈造型已換成更接近F12berlinetta的風格,前保險桿與下擾流併為一體,引擎蓋的設計也有所不同,葉子鈑還鑲上師法330 GT的3片式鯊魚鰭散熱孔,營造出令人血脈賁張的嶄新姿態。
GTC4Lusso的尾燈還更換成Ferrai經典的4圓型設計、底盤分流器也更為誇張,尾窗上緣還加裝有一支中空的擾流尾翼。

座艙內,GTC4Lusso則是同樣安排了4個標準的乘坐空間,且提供多種皮革和飾板的組合搭配,並搭載重新設計的真皮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台中央並嵌有10.25吋的全彩觸控液晶螢幕 (FF中控台上的螢幕則為6.5吋),能直覺操作包括音樂、娛樂影音與內建的衛星導航系統等,且可搭配Apple Carplay系統,透過駕駛人的iPhone和Carplay系統連結後,透過觸控介面或是方向盤上的快撥鍵,直接啟動Siri語音助理服務,用互動語音溝通方式完成撥打電話、回覆未接來電、使用地圖、撥放音樂等。

此外,GTC4Lusso不只擁有多種跑車座椅可選,也保留了FF實用的行李和置物空間規劃,並可搭配全景式天窗,副駕駛輔助螢幕等配備,塑造出科技與豪華並存的氛圍。

GTC4Lusso搭載重新設計的真皮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台中央並嵌有10.25吋的全彩觸控液晶螢幕,且可搭配Apple Carplay系統,並保留了相當實用的行李空間。

後輪轉向進駐、更強悍的動力與底盤搭配

引擎蓋之下,GTC4Lusso雖然配置的仍是FF上的那具6.3升V12自然進氣缸內直噴引擎 (實際排氣量6,262c.c.),但是最大馬力輸出已由FF的660匹,提升至可於引擎轉速8,000轉爆發690匹、最大扭力亦由FF的69.6公斤米、增加至可於引擎轉速5,750轉供輸71.09公斤米,且引擎轉速1,750轉時,便可供應80%的最大扭力。

因此GTC4Lusso在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3.4秒 (FF則為3.7秒),極速則與FF一樣同為驚人的335公里。

GTC4Lusso配置一具6.3升V12自然進氣缸內直噴引擎,最大馬力輸出690匹、最大扭力71.09公斤米,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3.4秒 (FF則為3.7秒),極速則與FF一樣同為驚人的335公里。

此外,GTC4Lusso還搭載了進化版的全新4RM Evo四輪驅動系統,並可與出自F12tdf的後輪轉向系統結合成4RM-S四輪驅動與轉向系統,能適當地把扭力輸出至左、右前輪,確保在任何路況下都能擁有出色的操控表現,並於4.0版本的側滑控制系統基礎,加入電子差速器 (E-Diff) 與SCM-E避震器的回饋參數,幾乎已集Ferrari目前所有頂尖科技於一身、擁有令人無限期待的優異循跡性與操控表現。

本文引用:U-Car 撰文│張為揚 攝影│張為揚、小彥,Ferrari 協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