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從二輪車廠成功轉型到四輪車廠的例子還不勝枚舉,BMW、Honda、Suzuki乃至DKW(Audi的前身,四家結盟車廠之一)等都還蠻成功的,甚至有許多到今天還維持舊有二輪本業,兩者同時並進。只是長久以來,大家總是看到成功的例子,很少去注意在歷史上曾有二輪車廠希望能夠擠身四輪車廠而功敗垂成,Zundapp就是一個例子。
講到Zundapp,可能很多讀者都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但若告訴你二次大戰中德國陸軍所使用掛載邊車的制式軍用機車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出自Zundapp,你大概就知道這家機車廠的能耐。創立於1917年的它,可是德國當年機車產業的代表之一,二戰前便與DKW、BMW並列德國機車三大龍頭。Zundapp儘管在機車行當上有相當成就,對汽車這行卻有相當嚮往,在1930年初期便曾與Ferdinand Porsche博士來合作開發出Type 12,可惜該車做了三輛原型車便因為雙方理念不合而宣告計畫停擺。
Zundapp在汽車上的處女秀雖告失敗,但是並未澆熄Zundapp對汽車的熱情,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末期又推出一款迷你車Janus。這款汽車設計相當奇特,兩扇車門一個在頭一個在尾,後座乘客的座椅還面向後方,與前座乘客採背對設計,如此的設計也讓Janus的外型頭尾讓人搞不清楚。該車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中置引擎房車,引擎用的是14匹馬力輸出之245cc機車引擎。Janus雖然設計上有創意,但是面對當時對手顯得科技感不足,加上價格又貴,僅賣一年,以少少的8千輛出頭掛牌量便宣告收攤,自此Zundapp直到1984年宣告破產間都未再涉足汽車。
說完德國Zundapp進軍汽車的功敗垂成史後,再舉一個想要進軍汽車的東方機車品牌Yamaha。它和Zundapp不一樣,Yamaha還是現在進行式當中,但是Yamaha想要打入汽車市場的企圖心,早在50年前便有跡可循。Toyota在1967年所推出的2000GT跑車用的便是Yamaha的引擎,1989年起更是進軍F1賽事來提供引擎,並提供Ford等歐美車廠相關引擎技術,當年曾經名噪一時的Ford Taurus SHO所使用的引擎便出自Yamaha之手,後來Lexus迄今唯一超跑LFA用的引擎也是由Yamaha所開發。
Yamaha在替這麼多車廠來發展汽車引擎後,自然早有「有為者亦若是」之心,1991年便曾推出過OX99-11超跑,這款搭載3.5升V12引擎的帥氣鷗翼跑車,儘管設計成熟,車廠設計之初便以量產為前提,但是在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瓦解下,Yamaha認為OX99-11的80萬美元預期價位可能太高下,無法找到客源而決定束之高閣。這一收手,再看到Yamaha再動汽車凡心,是在2013年東京車展展出一款名為Motiv的都會迷你車。在以Smart Fortwo為對手的前提下,Yamaha找來英國前著名F1設計師Golden Murray的設計公司來合作,動力上可依需求,選擇1.0升直列3缸引擎或是25kw的電動馬達。當時Yamaha表示,Motiv最快會在2015年量產上市,後來也無疾而終。
Motiv的不見動靜並不代表Yamaha對汽車已經冷感,在2015年東京車展上,車廠以Sport Ride Concept概念車再度展現了對高性能汽車的熱愛。該車與當年OX99-11相同,都有小巧的身型,外型卻是標準的超跑造型,全車用一體式碳纖維車體結構打造,車重僅達750公斤,動力則採用1.0 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最大馬力為80匹,是一款主打猶如駕馭重機駕駛樂趣的跑車。Yamaha當時透露該車可能會在2018年量產,因此還有快兩年的時間來讓我們來等待兌現。
從Zundapp和Yamaha的例子可以看出,汽車看似容易做,但是依然有門檻,那個門檻就是市場上已有相當多的對手,在沒有市場知名度與口碑下,所打造出來的汽車若沒有和對手有所差異,很難讓消費者產生注意,然而太過奇特又可能和市場產生距離感,加上各個市場對汽車有更為嚴苛的安全和排汙法規,面對的又是大者恆大的集團級對手,今天機車廠要想轉型汽車廠恐怕已經不像當年從兩輪變四輪那麼簡單,這也難怪今天已經沒有聽到哪家機車廠還想來做汽車,除了Yamaha以外。
文章出處:http://tw.iscarmg.com/index.php/hottest/hot-talk/41776-davidtalks-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