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於後驅車與四驅車身上、負責傳遞後輪動力的 Drive-shaft中置傳動軸,原廠囿於造車成本考量一般皆採用鋼材,只有高性能車款如BMW F80M3/F82 M4或像Koenigsegg、Pagani之流的Supercar,才會採用兼具輕量化、高剛性特色,同時可大幅降低動力耗損又高承受極限的Carbon Fiber碳纖製品!還記得3月中,Nismo還宣佈GT-R GT500賽車專用的碳纖傳動軸,通過日本車輛技術會的認證測試,由此也不難看出碳纖傳動軸具備無上的高性能價值。
這款由台灣品牌自行研發、生產的碳纖傳動軸,憑藉本身對碳纖編織的獨門技術,再加上對工法製程的嚴苛要求,不光外觀極具細膩質感,本身更具有超越國外舶來品的特性,為證明這一點,廠商便在今年Taipei AMPA展區實際進行『破壞測試』、『疲勞測試』,以取信參觀客戶與車迷!即使實際受測的『特製』測試版的管徑厚度只有2.7mm,比正式版還薄0.2mm,不過最大承受扭力居然高達4514 Nm也就是460.28kgm,也讓人大為咋舌,畢竟這個扭力值可是遠遠超越當前所有Supercar的性能極限!而正式版最大承受扭力則有超越5000 Nm以上的水準,也完美證明本身優異的品質與耐用度。此外這款Made in Taiwan的『超屌』碳纖傳動軸,目前可對應車種為BMW E92 M3、BMW 1M、Ford Mustang、Subaru BRZ、Toyota 86,其中最便宜售價乃是Subaru BRZ、Toyota 86式樣,約在$3萬2千元台幣左右,對動力輸出錙銖必較的車迷應該是極具吸引力吧......
即使受測部品是管徑較薄的『特製版』,但最大承受扭力居然高達4514 Nm也就是460.28kgm,也讓人大為咋舌!
廠商為取信眾人同時證明本身優越設計,現場還特地剖開碳纖傳動軸,管身內部完全只有碳纖材質,不像有的國外產品還『偷吃步』內部還包覆鋼管!
憑藉本身在碳纖絲纏繞與樹酯預浸、膠合的特殊技術,這家MIT台灣品牌也推出台灣第一支碳纖傳動軸。
屬於碳纖傳動軸周邊的接頭部分,全數採用鍛造鋼材,而且內徑明顯比原廠還粗,剛性更無庸置疑!
影片一、破壞測試
(片長1分21秒時,測試版碳纖傳動軸突破最大承受力而出現破裂)
影片二、疲勞測試
本文引用:isCar!作者: D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