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豐金今日舉行法說會。圖/兆豐金提供
兆豐金控(2886)今(29)日召開線上法說會,由總經理張傳章主持。對於是否參與三商壽(2867)競標招親一事,張傳章回應指出,兆豐也非常關注併購傳聞,壽險業確實是集團長期設立的發展目標,但考量2026年IFRS 17接軌帶來的資本壓力,短期內很難準確評估購併價值,因此目前並沒有具體規畫。他也強調,任何併購案的評估,兆豐都會依據財政部訂定的六大要件進行全方位審慎審查,包括企業文化整合、經營策略協同、業務互補性、市場影響、員工權益保障以及營運效益等。
兆豐金控上半年稅後淨利181.91億元 聯貸業務雙冠王領跑市場
兆豐金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81.91億元,截至7月底累計稅後淨利已達224.4億元,業界排名第4,持續維持在公股金融機構中的領導地位。
銀行子公司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53.69億元。其中,放款業務受惠於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及大型企業集團授信需求增加,業績穩健擴張、年增5%;存款業務年增3%,業務動能持續提升。聯貸業務表現尤其突出,成功主辦多家國際知名電子業及半導體龍頭企業的大型聯貸案,在「管理銀行(Bookrunner)」及「主辦行(MLA)」排名上雙雙榮獲業界第一。
另,外匯業務動能強勁,在來自大型跨國科技集團貿易結算需求增加,以及承作美元定存專案的豐碩成果挹注下,上半年敘作量高達4,182億美元,年增9%。財富管理業務配合政府亞洲高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財管2.0高資產業務管理資產規模(AUM)上半年已達2,112億元,財富管理業務淨手續費收入年增3%,獲利動能持續提升。財務績效方面,利息淨收益年增1%、手續費淨收益扣除去年高鐵一次性收入後年增1%;此外,雖面臨美國貿易政策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挑戰,上半年財務操作仍認列97億元獲利。資產品質也顯著改善,年化呆帳費用率約為9個基本點(bp),遠低於去年全年呆帳費用率43bp。
其他子公司亦維持穩健獲利。證券子公司上半年稅後淨利6.91億元,手續費收入達23.44億元,其中承銷及經紀業務表現突出,淨手續費收入年增27%。票券子公司稅後淨利12.33億元,年增10%,主要來自票券發行與聯貸手續費收入增加。產險子公司稅後淨利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1億元,達成全年預算九成,保費收入55.19億元,年增6%,其中航空險與工程險分別大幅成長59%與54%。投信子公司上半年稅後淨利4646萬元,管理資產規模達1148億元,年增12%。
兆豐銀副總經理陳昭蓉指出,依據匯率敏感度分析,新台幣若升值10%,對全年獲利影響約3%,尚屬可控。台幣雖然從今年4月起大幅升值,但今年第1、2季的兌換利益分別為新台幣7.4億元及7.3億元,顯示匯率波動對短期獲利率並沒有明顯的影響。在外幣獲利部分,兆豐銀行今年上半年外幣業務平均每月稅後淨利約2,500萬美元,其中美元部位貢獻約1,500萬美元,占比六成。
在債券投資方面,兆豐銀會計處長趙美麗指出,截至第二季,債券部位占總資產比重約11%,維持在適中水準。其中外幣有價證券約占整體債券部位75%,存續期間配置以五年內的中短期為主,占比達77%。在投資策略上,兆豐金因應國際貨幣政策多變,採取謹慎且靈活的操作方式,縮短存續期間並透過波段操作爭取資本利得,同時適度配置浮動利率債券,以兼顧收益與抗通膨效果。
她進一步指出,美國稅改法案可能推升財政壓力,長天期美債殖利率預期將持續高檔震盪,因此兆豐銀操作更趨謹慎;在台灣市場方面,受惠於資金充裕與公債供給有限,10年期台債殖利率已跌破1.4%。由於台債多以固定利率發行,兆豐銀原則上投資期限不超過五年,以有效控管利率風險,並持續優化組合配置,追求穩健收益。
趙美麗表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淨利差(NIM)為0.951%,較去年同期下滑0.031個百分點,主因美元定存比重偏高,加上美元盤利率隨市場指標利率回落,使美元存放款利差難以拉升,進而影響整體表現。
對此,將從三方面著手優化:首先,持續調整放款結構,擴大中小企業及個人信貸等高利潤業務;其次,把握供應鏈轉移契機,積極布局東協等海外市場,拓展高利率業務;第三,在投資端加碼固定利率債券,並配置浮動利率標的,以逐步提高台、外幣投資組合收益率,穩定利息收入。
台灣2025經濟「上熱下冷」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存
兆豐金表示,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呈現「上熱下冷」格局,上半年受惠於AI科技需求與關稅提前拉貨效應,經濟表現亮眼,根據主計總處與央行估計,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以上。不過,隨著拉貨潮消退,下半年成長力道將趨緩,全年經濟成長率約落在3.1%左右。
在通膨方面,2025年上半年平均通膨率為1.93%,仍低於2%的警戒線,顯示物價漲幅溫和可控。不過,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關稅政策走向,以及國內電價與公用事業費率調整,仍可能帶來額外的通膨壓力。美國聯準會方面,則預估202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約1.4%,全年通膨率約3%。
至於利率政策,央行持續關注房市調控成效及關稅談判最終結果,在經濟維持成長與通膨溫和的情況下,除非下半年出現經濟衰退,否則年底降息機率不高。美國部分,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周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中暗示9月可能降息,但由於勞動市場與通膨方向仍存拉鋸,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大幅降息的機率有限。
今年以來新台幣已貶值近10%,主要受到國際市場與台美關稅談判不確定性影響。不過,隨著台灣主要競爭國家關稅談判逐漸明朗,加上央行干預,新台幣近期走勢已由貶轉升,突破30元大關。展望後市,隨著美國降息預期升高、美元指數持續走弱,新台幣仍有升值壓力,但大幅升值的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