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金台大團隊主持人徐之強教授表示,團隊估聯準會周四降息,台灣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圖/記者葉憶如攝
22年來首見!台灣人均GDP今年估超車韓國,明年挑戰4萬美元!國泰金台大合作團隊主持人徐之強教授,今(15)日在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展望會後表示,他認為「不能只看分子,還要看分母」,台灣近年來每年新生兒少1萬人,「少子化才是造成超車」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曝露「台灣不能只靠台積電」,產業過度傾斜發展半導體,一旦AI趨勢改變也會變成系統風險等二大隱憂。
韓國媒體預估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超越韓國的3萬7430美元,達到3萬8066美元,提早一年超車,且是2003年來首次,主要受惠於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出口加速,台灣8月出口額首次超過韓國,而韓國正面臨美國加徵關稅和韓元疲弱等經濟挑戰,分析師認為,台積電帶領台灣科技公司在全球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台韓人均GDP差距可能持續擴大的原因。
憂心一:少子化讓分母縮小 人均GDP自然上升
徐之強會後受訪表示,人均GDP超過韓國,雖然一方面顯示台灣人民對經濟成長努力的肯定,但他也語重心長的表示,人均GDP「不能只看分子 也要看分母這塊」,台灣分母是下跌的,尤其「少子化是一大隱憂」, 這些年人口負成長造成分母下跌,就算分子不成長,人均GDP也會上升。
他解釋,台灣人均GDP能超過韓國當然韓國出生率也不好,但今年表現很好。反觀台灣這十年新生兒每年少一萬人以上,將來不只是經濟成長率一大問題,也是國安問題。
另一方面,徐之強說,就算半導體產業是世界第一,沒有人才不能創新,沒有人才,要持續保持在世界第一,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看人均GDP這個議題,他說「第一個憂心的是少子化!」
憂心二:台積電報酬率等同台股 等於「系統性風險」
此外,第二隱憂則是「半導體超強,帶動台灣成長率超過4%」。但是同樣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產業幾乎著重在半導體產業,產業集中度太高,未來景氣萬一出 現AI過剩、經濟下滑,對我們衝擊也最大。因此他說「台積電重要,但台灣不能只有台積電,報酬率跟台股報酬幾乎是1比1,也等於是台股「系統性風險」。
他說,當然希望台灣不同產業都能持續成長,例如金融業,金管會主委要求台油灣要當亞洲財管中心,不只是說說而已。每個產業都要均衡發展,才是正確的,第一個少子化問題需要正視解決,不只是對經濟成長影響,壽險業也是非常重要,還有包括大學退場等教育領域,對什麼產業衝擊都會非常大。他最後說「人均GDP不要只看美好的一面,也要留意憂心二點:少子化與半導體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