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推高科技業服務業喊苦!學者:薪資兩極擴大分化更明顯。圖/取自Getty Images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4)日公布今年最新薪資統計,今年前8月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7709元,年增2.98%,創25年來同期最高。對此,學者受訪表示,台灣勞動市場出現「薪資創高、差距擴大」的現象,呈現明顯的結構性分化,高科技產業薪資與工時雙雙攀升,傳統與服務業則受成本與競爭壓力的局面。
輔仁大學金融系教授韓千山受訪表示,推動薪資持續成長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基本工資連年調升,帶動整體經常性薪資走高;其次是AI熱潮引爆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推升相關產業薪酬;第三是薪資調整反映通膨效應,物價漲勢趨緩後,薪資仍持續反映過去通膨壓力。
他指出,高科技業如AI晶片、電子零組件及通訊設備等產線近年持續加班,八月加班時數甚至創下45年新高紀錄。這股AI與智慧化浪潮不僅推升工時,也拉動整體薪資結構上揚。韓千山表示「AI晶片需求早已超越電腦領域,連家電、汽車都在導入智慧化功能」。
韓千山指出,相較之下傳統產業與餐飲服務業薪資成長緩慢。由於競爭激烈、毛利有限,多數業者難以提高本薪,只能以業績或獎金方式補貼薪資。部分低薪族也因此成為「斜槓族」,透過兼職外送、電商或投資等副業增加收入。
韓千山認為,未來產業分化趨勢將更明顯,部分選擇職涯時應該會更重視理工、電機、資訊、工程等具長期需求的產業。他也強調,觀察薪資應更重視中位數而非平均數。目前中位數約3.8萬元,與平均薪資約4.7萬元之間有近1萬元落差,顯示少數高薪族群拉高整體數字,而多數勞工薪資並未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