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買車

揭補充保費改制真正目的「避免調漲一般保費」 前衛生署副署長提建言

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3
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衛福部拿補充保費開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記者林琮恩/攝影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股利等資本利得每年累計2萬元,就要收取2.1%補充保費,引發民意反彈。多名學者指出,衛福部此一作法是為避免全面調漲一般保費,於是挖東牆補西牆,沒料到「摸到蜂窩」。中經院長連賢明說,明年健保收入、支出差距將達7百億元,但漲保費的部長都會下台,導致健保財務不健康。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衛福部拿補充保費開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連賢明表示,為解健保財務難題,調漲一般保費最有效率,但每次調漲後,主事者都必須下台,因此調整頻率長、每次漲幅高,各界提出收取「酒捐」挹注健保,但預估收益至多一、二億元。為從長計議解決問題,呼籲衛福部「擴大費基」,提升一般保費薪資所得收費上限,及補充保費扣繳上限,也應評估一般保費費率與補充保費脫鉤。

石崇良上任前接受媒體採訪,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上任後不調健保一般保費。張鴻仁說,衛福部選擇調整補充保費收費,「是在為不調一般保費解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健保收支落差7百億元並不多,20多年前健保就曾因收支缺口借款6、7百億元,如今台灣變得更有錢,7百億元影響更小,但不論向誰收費,被收錢的人總是不開心,最終只能靠補充保費「東補一點、西補一點」。

張鴻仁說,要調漲健保任何收費,建議主政者「買好三頂鋼盔」,若帶了鋼盔仍擋不住反彈,那就中止計畫,請政府出錢挹注健保。另外,他分析,健保「保護力」下降,許多新藥並未給付,民眾卻不擔心,反而在意保費調漲被多收錢,原因正是多數民眾有個人商業醫療保險,因此不擔心生病後會花大錢,這也是健保滿意度居高不下的背景原因。

為解決健保收費難題,張鴻仁建議推動「健保協同商保」。他表示,商保補健保早已是長期趨勢,而政府雖藉癌症新藥基金解決新藥問題,可讓非常新、療效尚待確定的新藥暫時獲得給付,但對於以上是、療效確定,卻很貴的癌症「老新藥」,仍無法可解,建議先從「癌症新藥附加險」做起,由政府主導這項政策保險,讓民眾選擇加保,若成功突破保費難以調漲的困境,再擴及所有新藥。

不過,張鴻仁說,要推動這類商保協同健保的附加險,政府須先承認健保不足,全民健保對癌症新藥保護力不夠,「承認不足,對執政者很困難」,若跨越這一步,只要再邀集顧問團隊,設計保單,並思考是否由政府與民間、醫界共同成立保險公司,並釐清權利義務,就能開始推動癌症新藥附加險,讓更多民眾獲得保障。

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說,國內病人自費比率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民眾應靜下心來思考,若健保保障範圍要大、要深,讓新藥都能被納入,就應該提升一般保費費率,但現況是20年來,牛肉麵售價漲了無數次,保費只調了3次,民眾寧願一次脊椎開刀就付4、50萬,導致因病而貧,也不願多繳健保費,「難道一定要像猴子一樣朝三暮四?補充保費、菸捐挹注,這都是猴子把戲。」

資料來源:揭補充保費改制真正目的「避免調漲一般保費」 前衛生署副署長提建言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weib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