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AI衝擊台灣就業環境,1111人力銀行在今(2025)年7月4日發布調查,我國上班族擔心工作被AI取代者高達61.5%,擔心自身專業被AI取代則佔49.4%。AI影響職務排名依序為是行政文書及助理(58%)、翻譯及口譯(46.4%)、文案撰寫(36.3%)、文字工作者、美術設計與美術小編(22.2%)。
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公關經理曾仲葳接受NOWNEWS專訪分析,生成式AI普及1年多,台灣企業不再只問「要不要導入」,而是「怎麼導入」。她指出,AI對科技、金融、醫療、製造與民生服務業影響最為明顯,下一步將把人力從重複性任務解放,走向判讀、創意與人際互動的高價值工作。
1111人力銀行分析:高度自動化、規律性工作易被取代
盤點被AI取代的職務特質,集中於可高度自動化與規律性高的工作,曾仲葳觀察,大型語言模型與影像生成大幅進步,許多基礎工作已能以資料訓練後交由AI處理。她以科技業為例,以AI監控製程、定位機台故障,錯誤率與排除時間顯著下降;軟體端則以AI協作寫碼,速度與一致性勝過初階工程師,降低「人與人整合」的磨合成本。
「企業端多半保持積極探索,真正焦慮的是勞工,擔憂被取代。 」曾仲葳指出,AI人才定義仍未統一,政府雖規劃數位人才指引,但各業需求差異大,標準難一刀切。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合作開設「AI 應用規劃師培訓班」,供企業內訓與個人轉職升級之用,課程內容包含人工智慧概念、AI導入與應用規劃等,目前2期課程有超過1000人報名,平均約6成學員順利獲得經濟部iPAS執照,成效斐然。她指出企業同時可申請30人以下中小企業數位轉型與資訊補貼、搭配產學與實習機制。
「全民AI識讀」、「職務必備AI工具」成勞工必修課
針對未來5年職場迎接AI挑戰,曾仲葳提出3大建議,首先是建立「全民AI識讀」與「職務必備AI工具」列為勞工必修課,若缺乏AI使用技能恐被市場淘汰。再來是「職務再設計與組織重造」,把基礎重複性任務交給AI,人力專注在決策判讀、跨域創意與面對面服務。
最後是以AI緩解中階主管「人才斷層」,穩住企業戰力。她建議企業別被動等待政府制定的AI人才與工作標準,「先從自身痛點出發,進行內部訓練與考照並行,政府補助方案能用盡量用」,讓AI成為提升企業競爭的加速器,而非恐懼來源。





